top of page

倪偵耀老師理化加強區

          元素

米利都派哲學家泰利斯主張的萬物的本質是水,而且也唯有水才是本質,土和氣這兩種元素則是水的凝聚或稀薄。阿那克西曼德則將本質改為一種原始物質(稱為「無限」或稱「無定者」),同時又加上第四元素火。四大元素由這種原始物質形成之後,就以土、水、氣、火的次序分為四層。火使水蒸發,產生陸地,水氣上升把火圍在雲霧的圓管里。人們眼中看見象是天體的東西,就是這些管子的洞眼,使我們能從洞眼中望見裡面的火。形成了四元素的最早雛形。

 

另一個米利都派哲學家阿那克西米尼則把氣或者空氣看作是原始物質,並把其他元素說成是由空氣組成。空氣變得稀薄後就成了火。他的論證是,空氣從嘴裡呼出來是熱的,而在壓力下噴出來時則感到是冷的。同樣,通過凝聚的過程,氣先是變成水,然後變成土。這些元素之間的差異只是量變的結果,元素只是凝聚或稀薄到不同程度的空氣。

 

早期以米利督學派為首的哲學家,多以單一元素作為本質,直到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才首次建立四元素並存的哲學體系,亦有人主張這是首次嘗試以科學的方法解釋傳統的四元素說,但是從恩培多克勒所留下來的殘缺文獻來看,這種說法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恩培多克勒在大約公元前450年於其著作《論自然》中,使用了「根」(希臘文:ῥιζὤματα)一詞。現在認為恩培多克勒是系統提出四元素學說的第一個人。他認為萬物由四種物質元素土、氣、水、火組成,這種元素是永恆存在的,由另外兩種抽象元素愛和恨使他們連結或分離。

          共振

  • 共振的定義是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一個發生振動時,引起另一個物體振動的現象。共振在樂理中亦稱「共鳴」,它指的是物體因共振而發聲的現象。          

  • 8世紀中葉,法國昂熱市一座102米長的大橋上有一隊士兵經過。當他們在指揮官的口令下邁著整齊的步伐過橋時,橋樑突然斷裂,造成226名官兵和行人喪生。究其原因是共振造成的。因為大隊士兵邁正步走的頻率正好與大橋的固有頻率一致,使橋的振動加強,當它的振幅達到最大以至超過橋樑的抗壓力時,橋就斷了。所以,現代阿兵哥班長,都要懂得這個科學常識:帶兵過橋時,千萬不可齊步走!

  • 唐朝開元年間,洛陽有一個姓劉的和尚,他的房間內掛著一個磬(一種樂器)。有一天,劉和尚沒有敲磬,磬卻自動響起來了。這使他嚇出一身病來。他的一位好朋友曹紹夔是宮廷的樂師,精通音律(即樂理),前來探望劉和尚。經過一番觀察,他發現每當寺院裏的鍾響起來時,和尚房裏的磬也跟著響了。於是曹紹夔拿出鐵銼來把磬磨去幾處,從此以後就不再自鳴了。他告訴劉和尚,這磬的音律(即現在所謂的固有頻率)和寺院的鍾的音律一致,敲鐘時由於共振,磬也就響了。將磬磨去幾處就是改變它的音律,這樣就不會引起共鳴。和尚恍然大悟,病也隨之痊癒了。

bottom of page